三亚海关积极推进监管制度创新 落实“放管服” 为企业“打通关”
近日上午10时许,在三亚海关报关大厅里,工作人员在埋头处理报关业务,审单、验估、征税、放行,整个流程一气呵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厅内没有一位前来现场办理业务的人员,显得“静悄悄”。
“以前每票报关单都要来海关现场递单,除去路程不算,从现场递交单证到海关放行需要花三四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在办公室动动鼠标录入数据,网上提交报关信息,前后不到1分钟一笔货物就完成了放行手续。”报关员李庆明谈及的这一变化,正是三亚海关近年来不断深化“全流程无纸化”通关改革举措的一个缩影。
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海关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三亚海关积极推进监管制度创新,紧扣智慧互联互通,大幅简化通关流程,着力提升通关效能,加快促进贸易便利化,全力服务海南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2018年三亚跨境贸易实现25.8%高速增长,进出口规模达到62.9亿元;2019年三亚外贸进出口规模达97.4亿元,同比增长54.8%,增速进一步提升。
“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一方面缩短了申报时长,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助力三亚营商环境优化。”三亚海关综合业务科副科长王颖介绍,三亚海关充分利用对外贸易“单一窗口”和“互联网+海关”平台,依托“不见面审批”“两步申报”等创新举措,引导企业提前申报,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长。
为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在实施“提前申报”的基础上,三亚海关还搭建了特色农产品通关服务平台,实行审单、查验、出证全天候预约通关制度,推出了“即到、即检、即放”的便利措施,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三亚海关共监管三亚出口水海产品逾4400吨,货值达1.2亿元,产品远销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等10个国家(地区)。
“原先从到货到海关放行需要三四个小时的通关程序,现在缩减到只需要30分钟,大力提升了我们水海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三亚升达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薛从宁告诉三亚日报记者,水海产品对装运时限要求高,若出口清关不及时,可能会因错过外方客户的销售时间而被取消,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正是得益于近年来三亚海关不断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其公司的水海产品逐渐做大做强,年出口量近3000吨。
除了搭建特色农产品通关服务平台,实行审单、查验、出证全天候预约通关制度等创新成果外,三亚海关还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海南自贸港产业转型升级。
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对优质农产品出口实施“动态认证+免于出具检验检疫证书+免于备案考核”的管理模式,简化出口流程;实施农产品出口企业分类管理,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动态调整监管抽样频次,激励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全年三亚出口农产品“零通报”。
在邮轮游艇产业方面,率先在全省对进境邮轮实施电讯检疫,相比传统模式节约通关时间两小时以上;在全国率先将关税保证保险制度应用于境外游艇入境关税担保领域,大幅降低境外游艇入境成本,该项措施被纳入第二批海南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
三亚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好“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顺势监管、能放则放”的监管理念,持续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进一步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支持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增强进出口企业获得感,努力为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