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岛免税销售额很快会突破1000亿,海南自贸港正在发生什么?
海南的变化在两个数据上是明显的
6月1日起,《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的100天,海南新增市场主体超过8.9万户。7月1日起,海南实施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后的88天,全岛免税销售额达到83亿元。
这些变化看起来是令人兴奋的,它在“中国的海南岛、世界的自贸港”是怎么发生的,对比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又意味着什么?
离岛免税“很快可能做到一千亿”
9月29日,海南省相关负责人在中国绿公司2020年会共享自贸港新机遇论坛上公布,离岛免税新政策实施以来,7月1日到9月26日,88天离岛免税销售额达到了83亿元。
“如果包括一些不免税的,平均每天卖1个亿左右,同比去年增长2.3倍。”负责人称,今年全岛(免税销售额)可能达到三百亿,很快离岛免税可能做到一千亿。“接下来还会有本岛免税、消费类商品免税业务,马上政策也要下来。”
这是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后,关于海南一直保持高热度的话题——免税购物。作为《方案》其中一项配套方案,这也是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的第六次调整。
今年6月29日发布的《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与此前政策相比,7月1日后实施的新政主要调整包括: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以及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并明确具有免税品经销资格的经营主体均可平等参与海南离岛免税经营。
在关于新政的解读中指出,我国自2011年4月开始试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以来,截至2019年底,累计购物1631万人次,免税销售额为538亿元。
但今年7月新政以来,海南官方公布的离岛免税购物销售额在迅速增长,免税店排起的长龙、商品缺货的标牌,无不提醒着免税购物的火热。海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离岛免税品零售额为28.28亿元;8月,离岛免税品零售额为32.93亿元。
同时,政府也在推动让更多的免税经营主体的进入海南。7月以来,除中国中免(601888.SH)外,凯撒旅业(000796.SZ)、王府井(600859.SH)、南宁百货(600712.SH)、岭南控股(000524.SZ)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已透过公告表示正在推进免税品经营资质的申请项目。
9月29日,海南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海南近期批准了海南旅游增长比高发展有限公司和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享有离岛免税经营资质,计划年内在三亚新开3家免税店。同时,按照自贸港早期安排阶段规划,海南还将允许岛内居民不离岛购买部分零关税日用消费品,探索参照跨境电商模式,推动日用品免税政策的落地。
“我们正在谋划在海口、三亚、儋州等市县规划建设高端免税项目,在全岛合理规划零关税日用品经营店。”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后
“免税购物是见效最快的一个重点,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点。”一位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学者表示,海南高端人才免税政策公布后,他听到越来越多询问的声音,以及过去一段时间,海南市场主体增加的规模更令他们感觉有变化。
“从外界来看,当然这些可能体会不是太深,但我们认为,这是自贸港建设基本面上的变化。”前述学者续称。
9月29日,海南省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公布,截止到今年8月底,海南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00万户。今年6月《方案》公布以来,海南新增企业主体增长62%,落户的外资企业同比增长78%,海南实际利用外资今年上半年同比又增长将近翻一倍。
海南省统计局《2020年上半年海南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20亿美元,同比增长98.7%。
海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数说自贸港》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1日到9月8日,全省新增市场主体超过8.9万户。其中,新增企业超过4.8万户,同比增长2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