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十大基建,全岛同城化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2020年5月25日,从北京传来消息,“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已纳入国家今年的立法计划。根据此前其他法案的进度推测,海南自贸港法最快可能在今年8月下旬的会议上进行初次审议。如果该项法律颁布,将成为除香港、澳门之外,国家首次为一个地区做特殊安排而订立一部专门法律。在我们翘首期盼自贸港法的同时,我们将目光转回岛内,来看看正在进行或者即将进行的海南自贸港十大基建。这些基础设施,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10 琼南高速公路网
琼南高速公路网以三亚为中心,呈金字塔形,分为三层。底层是环岛高速三亚段(三亚绕城高速),东连陵水、万宁,西接乐东、东方、昌江;第二层是三亚第二绕城高速,东起陵水县城,西至乐东利国;顶层是一个人字形,一撇是中线高速琼中至乐东,一捺是山海高速。
9 琼北高速公路网
在琼北,近期目标是“两环五射”高速公路,两环为海口绕城高速、文临高速,五射为海文高速、东线高速、中线高速、海儋高速、西线高速。远期目标为“三环六射”高速公路,即新增海口第二绕城高速(三江大丰一带)、海琼高速(云龙龙湾一带)。
已经开工的文临高速,将琼北的四座明星城市文昌、定安、澄迈、临高连接到一起。这是琼北平原中心地区的一条东西向高速公路,弥补了原先只有以海口为中心的放射状高速公路的不足,将推动琼北平原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该条路的通车,有望将“海澄文”一体化经济区扩大为“海澄文定临”一体化经济区。
预计在2022年前开工的海儋高速,规划线路为老城、金江、那大。加上即将通车的儋白高速,白沙、儋州到海口乃至过海到广东都将变得更加方便。澄迈老城和海口西海岸南部也将受益于此条高速,这一带将成为儋州、澄迈人移居海口的首选居住地。因为这里回老家方便、房价相对适中,正如屯昌、定安、琼海人会优先选择在椰海大道一带购房一样。
除文临高速和海儋高速外,刚刚获批的文琼高速延长线(博鳌机场至万洋高速)、洋浦疏港高速(洋浦至光村)也值得我们关注。前者将使琼海成为距离屯昌、琼中最近的城市,有助于密切三地的联系;后者将缩短洋浦至海口的时间,助力洋浦经济开发区大开发、大发展。两者预计将在2020年末开工,2023年前通车。
8 环岛旅游公路
海南岛共有18个市县,其中内陆6个,沿海12个。在12个沿海市县中,只有海口、三亚、东方是真正的滨海城市,文昌则在市府搬迁至清澜后成为第四座滨海城市。余下的8个市县中,陵水、万宁、临高、琼海城区距离海边较近,昌江、澄迈、乐东、儋州城区距离海边较远。滨海城市的占比如此之低,这对于一个岛屿来说,颇令人意外,这或许与以前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关。
7 迈湾水利枢纽
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海南岛虽然多雨,但却非常缺水。原因在于海南的河流相对较短,雨水很快就流入大海去了。因此,水库就成为海南非常重要却鲜有人关注的特殊基础设施。我们今天在这里特别强调,是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海南如果不持续做好水资源保护和水库建设,很多人就会没水喝。
海南第一大水库是南渡江松涛水库,库容33.5亿立方米;第二大是昌化江大广坝水库,17亿立方米;第三大是万泉河牛路岭水库,7.8亿立方米;第四大是万泉河红岭水库,6.62亿立方米。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排名第五的南渡江迈湾水库,设计库容6.15 亿立方米。
迈湾水利枢纽主坝位于澄迈与屯昌交界的南渡江河段,为南渡江干流水资源松涛、迈湾、谷石滩、九龙滩、龙塘五级开发中的一级。工程包括1 座主坝、7 座副坝,主坝最大坝高78.5m。水库淹没区涉及儋州、琼中、屯昌、澄迈共6.56 万亩土地,搬迁人口5503 人。工程已于2020年初开工,一期总增长比高70多亿元。
6 昌江核电厂二期
海南不但缺水,还缺电。这两者似乎也有关联,因为水可以发电,而且还是清洁的电。在水电很少,目前太阳能风能又仅能作为补充的情况下,解决海南的用电问题,不外乎就是建火力发电厂或者从广东电网输电。这两者亦都有尝试,前者成本高污染大,后者无污染但成本更高。这时候,对普通人而言较为神秘的核电就成为新的选择。
目前在全世界,核电占总发电量10%左右,在中国,占比在5%左右,并逐年增加。早在1994年,深圳大亚湾核电厂和浙江秦山核电厂就相继发电。目前中国有核电厂近20座,都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
2019年11月,昌江核电二期项目开工,项目总增长比高394.5亿元,规划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机组型号选择“华龙一号”(融合版)技术方案,单台机组名义电功率约为1200MWe。其中3号机组将于2025年建成,4号机组2026年建成。
5 马村港集装箱码头
海南作为一个海岛,港口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
海口港由秀英、新海、马村三大港区组成。其中,秀英港将仅保留邮轮等客运服务,新海港以琼州海峡渡轮业务为主,马村港则定位为综合性中心港区。根据规划,马村港将最终形成码头岸线14.11公里,布置生产性泊位65个,码头年通过能力约1.3亿吨,陆域面积达到690万平方米。
目前,海南港航公司正在开展马村港三期集装箱码头和多用途码头、四期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工作,拟建设8个5万至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可满足秀英港集装箱业务的存量搬迁和未来发展增量的需要。后续还将继续扩建马村港五期、六期集装箱专用码头,整体建成后码头泊位年通过能力将超过2000万标箱。
小铲滩码头岸线长度782米,一期已建成3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设计通过能力为集装箱65万标箱,散杂货90万吨。2020年4月,小铲滩码头开始扩能改造,预计到2021年上半年,可新增100万标箱生产能力。
4 海口美兰机场二期三期
如果说,机票价格过高,特别是春节期间一票难求,是海南旅游的顽疾之一的话。那么,美兰机场二期毫无疑问能改善这个问题。这项总增长比高145亿元的工程,预计将在2020年底前完工并通航。
美兰机场二期工程包括新建T2航站楼和一个新的飞行区。T2航站楼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是T1航站楼的两倍多。新的飞行区等级为4F,是目前国际机场最高等级,包括一条3600米的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及联络道系统。
3 三亚新机场
如果用命途多舛来形容三亚新机场,那真是一点也不为过。三亚凤凰机场1994年通航,原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仅为150万人次,目前年旅客吞吐量已达2000万人次。机场虽经两次扩建,但由于地形限制无法增加新的跑道,原有的一条跑道早已不堪重负,必须另址修建新的机场。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三亚地处山区,除了沿海有少量平原外,要找出一块能修建机场的土地,实属不易。这时候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把新机场建在更远的陵水、乐东一带,要么在三亚填海。
世界上填海的机场不少,最著名的应该是位于日本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当初填海时曾遭遇多方指责。三亚新机场也是如此,下图是几年前的第一版规划,遭到一些环保人士的抨击,2017年其环评报告被否决,工程就此陷入僵局。
每年7000万人次,是目前吞吐量的三倍多,一方面将为大三亚地区输送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机票价格的下降和机场服务的提升,也将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2 海口轨道交通
细心的海口市民可能早已发现,在最近两三年海口市公布的片区控制性规划中,已悄悄加入了地铁(含轻轨,下同)线路。但是,规划部门却从未正式公布整体的地铁规划,原因在于海口地铁尚未获得国家批准。
201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从这个规定来看,海口市明显不满足修建地铁的条件,但基本满足修建轻轨的条件。不过,基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需要,国家有没有可能特批呢?
我们预计,海口地铁最快有望在2020年获批,2024年第一条线路开通运营。
一座城市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公交优先是必然的。海口的公交专用道、三亚的有轨电车都是这个原则的体现。除了城市自营的轨道交通,海口、三亚还借助铁路系统建设公交化的城市列车,海口城市列车有望延伸到老城站至文昌站,三亚城市列车将开行三亚站至乐东岭头站。
1 海口三亚高铁和琼州海峡跨海通道
在近期的多条新闻中,我们听到了田字形高铁的说法。也就是说,海南将会新建中线和横线高铁。海南环岛铁路由于历史原因,速度较慢,东线为250公里/小时,西线为200公里/小时。而目前国内高铁的主流为350公里/小时,规划中的成渝中线高铁有望成为中国首条400公里/小时的高铁。
如果海口三亚修建一条时速400公里的高铁,那么海口到三亚的时间将缩短至30多分钟,基本实现同城化。两地居民可以共享所有公共设施,例如你可以傍晚从海口出发,去三亚看场演出,然后再回到海口吃宵夜。
海口三亚高铁的最大困难是如何穿越南部山区,特别是属于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要绕道而行,还是要穿山而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高铁线路的走向。
关于海南自贸港十大基建,我们就总结到这儿,不管这些项目是远在天边的水电项目,还是近在眼前的路桥项目,他们都在支撑着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我们要对所有建设者表达崇高的敬意,特别是疫情以来,他们冒着风险、戴着口罩在酷热的天气下复工复产。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的勇气和付出!